cription="編輯提供的本地文件" data-bd-imgshare-binded="1" style="border: none; width: auto; height: auto; margin: 0px auto; display: block;" alt="" />
黃河新聞網訊(記者錢龍)6月2日,“在這里讀懂初心使命——網絡媒體革命老區(qū)行”網絡主題活動(山西站)于山西太原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舊址紀念館啟動。40余名媒體代表在此通過歷史圖片、文獻資料等,了解了高君宇、賀昌、彭真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生平事跡,重溫了山西黨組織的建立、黨組織領導的山西革命活動等波瀾壯闊的歷程。
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舊址紀念館坐落于太原市文瀛公園南側,館內設有《彭真生平業(yè)績陳列》《高君宇生平業(yè)績陳列》《賀昌生平業(yè)績陳列》《彭真與山西陳列》和《中共太原支部歷史陳列》。97年前,中國共產黨山西省第一個黨組織——中共太原支部在這里成立。
cription="編輯提供的本地文件" data-bd-imgshare-binded="1" style="border: none; width: auto; height: auto; margin: 0px auto; display: block;" alt="" />
此處原為明清時期山西貢院,1906年山西巡撫衙門在此創(chuàng)辦山西公立中學堂,1913年更名為山西省立第一中學校,高君宇、賀昌、傅懋恭(彭真)等一批早期共產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就讀。這里是山西革命的紅色搖籃,山西傳播新文化的前哨陣地,中共山西黨、團組織均發(fā)祥于此。
一百年前,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,拉開中華民族前途和命運大改變的序幕;1924年夏,受中共北京區(qū)委和李大釗(中國共產黨主要創(chuàng)始人之一)委派,高君宇返回山西省立第一中學校,指導建立中共太原黨小組(后改為中共太原支部)。
“二十歲,我報考了太原的山西省立第一中學……接觸了共青團員、共產黨。我的思想轉變是在省立一中,這是我的革命思想的啟蒙階段。”在《彭真?zhèn)髀浴分校碚孢@樣回憶道。
“高君宇是山西第一個共產黨人。紀念館主樓一層東展廳《高君宇生平業(yè)績陳列》,通過歷史圖片、文物、文獻手稿等,介紹了他猶如‘彗星之迅忽’的短暫人生和光輝業(yè)績。”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舊址紀念館辦公室主任武敏告訴記者,回太原組建中共山西地方黨組織前夕,高君宇在北京的住所遭到搜捕,危急之時巧扮伙夫脫險;去往北京時,穿著鐵路工人制服才得以順利乘車。
cription="編輯提供的本地文件" data-bd-imgshare-binded="1" style="border: none; width: auto; height: auto; margin: 0px auto; display: block;" alt="" />
走進中共太原支部歷史陳列館,一組幾位青年圍坐在方桌旁的蠟像格外引人注目,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舊址紀念館講解員蘭娟介紹,“當時太原有7位黨員,據此還原了支部建立的場景。”已在講解員崗位上工作16年的她,對第一次講解時的情景,仍記憶猶新。“緊張、怕忘詞,對背熟的講解詞懵懵懂懂,更怕講不好。”
中共太原支部的建立,點燃了山西革命的燈塔,三晉大地革命星火從這里燎原。一批批三晉兒女前赴后繼走上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。中共太原支部建立后,先后領導發(fā)動了一系列重大革命斗爭。
1925年春的反房稅斗爭,涌現(xiàn)出傅懋恭(彭真)、紀廷梓、張叔平等一批先進學生領導者;五卅慘案的消息傳入太原后,太原各校學生由中共太原支部和團組織倡導,聚集于此,成立了“滬案后援會”,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。
到1927年5月中共山西省委成立時,全省有太原、榆次、汾陽、晉城、臨汾5個黨的地方執(zhí)行委員會,30余縣有了黨的組織,黨員人數(shù)發(fā)展到1500余人。
紀念館主樓大廳長桌上的留言簿,留下了訪客們的深情緬懷、真情告白。賀昌中學教師蘭旭娥在留言說:“吾之美好生活,來之不易,深信紅色力量滋養(yǎng)華夏民族,永遠不屈。”太原科技大學學生留言:“中國共產黨是指南針,指引中國人民前進的方向。中國共產黨是帆船,帶領人民遨游歷史。中國共產黨是金鑰匙,開啟人民和諧的社會。”太原市五一路小學小學生寫下這樣的話語:“堅持真理,實事求是。少年強,則國強。少年富,則國富。”
cription="編輯提供的本地文件" data-bd-imgshare-binded="1" style="border: none; width: auto; height: auto; margin: 0px auto; display: block;" alt="" />
一位匿名訪客留言:“曾年少壯志,偶然間來到此處,信誓旦旦想要為國讀書;而今再次偶然闖入,已過十余年……再來此處,想尋找答案,看看先輩們是如何度過那段艱難歲月。”“青春的時光總是迷茫的,正如你看到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是在艱難中探索前進……如有幸,讓我們一同接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精神洗禮。”來自遼寧大學的訪客小高,在留言簿如是回復上述匿名訪客。
一張張照片、一份份文獻資料……不同年齡、不同職業(yè)的訪客一次次踏訪,蘭娟說,訪客有老有少,來自不同行業(yè),對不同人群嘗試不同的講解,講彭真時,穿插“彭真在擔架上結婚”的故事,講述“據彭真在北京住所復原的一間臥室”的展陳;講高君宇時穿插“高君宇與石評梅”“搜捕遇險”等故事。“盡量以訪客樂于接受的方式講解,不讓他們失望。通過以自己的講解,弘揚紅色文化,傳承紅色基因,講好黨的故事。”
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舊址紀念館,由太原館——中共太原支部舊址和侯馬館——彭真故居組成,是山西省重要的革命舊址紀念地和愛國主義、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示范基地。
紀念館外,彭真半身塑像臨文瀛湖聳立;文瀛湖畔,游人往來不絕,一株國槐蒼勁挺拔,靜靜屹立,見證著滄桑變遷。作為中國第一個全省域、全方位、系統(tǒng)性的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(qū),山西正在為資源型地區(qū)成功轉型尋徑探路,流淌著紅色基因的三晉兒女,正在奮力寫下俯仰無愧的發(fā)展篇章。